瞭望|国家水网建设加速度

2024-04-02      1632

      统筹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家水网建设扎实推进——

  2023年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引江补汉工程主体全面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批骨干输排水通道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或实现重要节点目标,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省级水网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市县水网、农村供水、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加快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到2035年要建成国家水网,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01

  县级:千年灌区今“上网”

  “松阳熟,处州足”。

  2022年,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申报成功。

  业内专家考证认为,从史料上看,松阳先民勤于治水,自汉代始,在松阴溪流域依势筑堰建渠。宋元时期,灌溉工程体系初具规模。至明末清初,境内有古堰116处,居瓯江流域各县之首。整个松古灌区有名无名的大小古堰有上千处,现存灌溉面积千亩以上的古堰就有14处。古堰坝数量之多、工程密度之大,非常罕见。

  岁月悠悠,风霜雪露。历经岁月沉淀的古堰坝,以及其背后的灌溉系统,今天依然在发挥着作用,“是建设县级水网的优越自然条件。”松阳县水利局负责人说。

  其一生态基础扎实。松阳县共有河流982条1873公里,松阴溪自西北向东南贯穿松古平原,周边有十余条支流,呈“非”型汇入松阴溪,支流上建有十余座水库,河网密度约为全国的3倍,丽水的2倍。松古平原作为浙西南最大的山间平原,田开阡陌,圳渠交错。

  其二水利设施完备。全县现有水库41座,总库容1.6亿立方米;已建成标准堤防150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81.47%,在全省山区县中位居前列。同时也是较早实现城市用水“一源一备”供水格局的山区县,小港流域已建有准大型水库——黄南水库,松古平原周边支流建有东坞、梧桐源、六都源等10座水库和江南、江北灌区灌溉系统。

  “水库和灌溉系统连通一体后,可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调水’的供水格局,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松阳县水利局负责人说。

  2021年,松阳县精准对标浙江水网和水利厅要求,提出以县域为单元,打造“安全、均衡、智慧、幸福”的地方水网,其中“松阳水网”骨干项目松古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达28.66亿元,于2022年1月5日作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集中开工项目实现开工,目前已完成6.95亿元,计划于2025年底完工。

  为构建现代化“大水网”,松阳积极承接《浙江水网建设规划》及《丽水水网建设规划》,提出了上承省市级水网、中联周边县级水网、下启乡镇级水网,逐步建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县级水网体系格局。

  02

  市级:河河畅通、库库相连

  人勤春来早,施工正其时。

  在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一期建设现场,一辆辆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

  “我们主要建设任务是对马颊河主河道进行扩宽清淤,提升改造沿线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修建马颊河管理道路及绿化等。”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介绍,“目的是把水串起来,把雨洪资源蓄起来。”

  “有雨留不住、无雨就买水”。黄河水、运河水、长江水“三水汇流”北上京津之水利枢纽,德州河流密布,“五大干流”黄河、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南运河流经,还有1600条河流沟渠、20座水库,但这些河相互独立,难以进行优化调配水源,像马颊河每年就有2.7亿多立方米的雨洪资源白白流走。

  数据显示,德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的61%,是资源型缺水城市,是全省引黄水量最多的市。

  黄河冲积平原的德州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的地方,秦朝时期,黄河被称之为“德水”,德州称为“安德”,取德水安澜之意。

  如何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域水系连通工程,打好现代水网建设主动仗,构建“五横三纵千河畅、一泉百湖多库通”的水网格局,是德州面临的重大课题。

  2022年来,德州市持续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于当年11月7日开工。

  作为山东省重大水利项目之一,也是实现黄河、大运河“牵手”的纽带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4.8亿元,一期全部工程已于2023年4月底完成,实现把水串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长江水用起来,把黄河水减下来,把地下水替代下来。

  “这条线路贯穿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河系等南北五大河系。”李守学介绍,除了保障供水,黄河、大运河“牵手”还将在治理洪水中大显身手,防汛期间可以与其二十多条支流联合调度,互相调剂,能确保防洪排涝安全。

  不仅如此,黄河、大运河“牵手”有助于实现“水网+”,线路全线打造“6+2+3”景观路:6米公路,2米绿化带,3米自行车道,打造会“呼吸”的河道,为全民健身、马拉松比赛、旅游等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水网+农业”“水网+文旅”“文旅+交通”等预留空间。

  放眼山东,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起势。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全年完成水利投资682亿元,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年内开工官路、双堠、太平3座大型水库,198个重点项目主体完工,40项重点引调水工程、50项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治水史上的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水利部在山东召开加快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

   03

   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实现跨期调节、以丰补枯,在空间层面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着力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3月1日12时,随着德州市武城县境内的六五河节制闸开启加大流量向北供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2024年度调水正式启动。自2019年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试通水以来,累计向河北、天津调水5.87亿立方米,有效助力了华北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和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等专项行动。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年多来,已累计调水690多亿立方米,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全貌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国家水网之“纲”,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确立了“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的战略使命,扎实推进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四横三纵”布局体系,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

  近年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以《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为抓手,聚焦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以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东、中线后续工程等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建设为牵引,统筹做好各层级水网建设,发挥水网工程整体效益,有效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从空间均衡的角度加快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日前,已经完成中线沿线调蓄体系研究,有序推进雄安等调蓄库立项建设,完成西霞院连通工程可研初稿,基本完成东线北延巩固提升可研编制,多轮次组织开展东线二期可研深化和分期方案研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进一步完善“四横三纵”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筑牢国家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目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按时完成西线工程12项重大专题研究,积极开展西线工程量价协议、综合开发模式等调研协调论证,全力推进加快西线工程规划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开工建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加快筹建项目法人机构,全力推进前期工作。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坚持战略思维,科学谋划参与国家水网建设的方向路径,制定印发集团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推动加强国有资本对骨干水网的控制,紧盯东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甘肃白龙江引水、四川长征渠引水等骨干输排水通道和黄河古贤、黑山峡等重大枢纽节点,“一项一策”积极跟进重点项目。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科学谋划区域布局、产业布局,扎实推进骨干网、区域网、地方网建设。

  进入2024年,引江补汉工程7个主体施工标进场施工,工程进入全面施工新阶段。1月26日,国家水网重大项目——开化水库工程上瑶上游输水隧洞全线贯通,成功实现了开化水库库区与输水区的“会面握手”。与此同时,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在浙江、安徽、云南、重庆、海南、河南、甘肃、陕西、内蒙古、青海、辽宁、天津、河北、湖北等省区市加速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正加速落地实施。

 本文文字转载于《新华社·新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551-65507776

咨询热线

专业客服为您解疑答惑